Thursday, April 25, 2019

风下之乡:山打根之役

《风下之乡:山打根之役》刊登于今天光华日报 (25/4/2019)

文:黄汉伟专栏 (升旗山国会议员)

4月11日国会下议院的会期告一段落,国会议员们纷纷回到选区与草根联系。4月26日,我将飞往沙巴山打根为补选助阵。

山打根原任国会议员是我党民主行动党的黄天发。在他上个月逝世后,一场补选就箭在弦上。

我习惯了在还没启程前往一个新地方前,翻翻有关的书。我未曾到过山打根,所以必须翻翻书找寻作家心目中的山打根。

独立前,沙巴的旧名为英属北婆罗洲(North Borneo)。山打根于1884年至1945年间为北婆的首府。
一本重要的北婆著作是美籍作家艾格尼斯凯斯Agnes Keith 在1940年出版的《风下之乡》(Land Below the Wind), 写的是二战前的北婆。当时她随着任职北婆林业长官的丈夫远行到当时北婆的首府山打根定居。她后来也写了另外两本《万劫归来》(Three Come Home)及《白人归来》(White Man Returns)成了有名的战前,二战期间,二战后的其个人,北婆及山打根的三部曲。

今天大家都称沙巴为“风下之乡”,取名源于这一本有名的书。

澳籍作家Wendy Stuart于1993年出版了本书叫做《徘徊的眼睛:北婆罗洲的回忆》(The Lingering Eye: Recollection of North Borneo)。作者写了战后的北婆罗洲。她接了前人的棒子,写了战后初期的风下之乡。

另外一本重要的沙巴政治历史的书是1999年出版的《沙巴子民:敦法·史帝芬的生平》(Sabahan: The Life and Death of Tun Fuad Stephens)。这本书是第一任沙巴首席部长敦法的政治传纪。敦法亦是马来西亚第一位来自沙巴的联邦部长。他不幸于1976年死于一场空难。他逝世23年后,其家族出版了这一本传纪。书里记录了沙巴人对于马来西亚成立的说法,对于西马人而言是重要的指引。

山打根之役有别于希盟败选的金马仑高原、士毛月或晏斗。山打根是在东马,一个巫统–伊党联盟失效的地区。国阵已经公布弃战山打根。我解读为怯战、不战、免战、弃战及避战。

沙巴的巫统国会议员集体出走,只剩下硕果仅存的京那巴当岸国会议员邦莫达。山打根是连巫统都弃战的地方,所以伊党、马华及民政党更沾不上边。这可是有44巴仙回教土著票的国会选区。至今民主行动党肯定捍卫此区,另外一个可能参选的是沙巴团结团(PBS)。

山打根之役少了国阵参选,就少了种族、宗教的对立争议。不过,该地的民情将会在14天的竞选期及票箱确定。
---

No comments: